“零記憶體模組投檔”全面爆發
  各地高考錄取陸續進入尾聲,在已經完成高職高專錄取的省份,普遍存在一個褐藻醣膠現象,即有相當數量的高職高專院校遭遇“零投檔”。
  陝西省發佈威剛記憶卡了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高職(專科)正式投檔情況的統計數據,今年1237所高職院校在該省投放了120076個高職招生計劃,共有84073名考生成功投檔,占到了整個招生計劃的70.02%。然而,值得註意的是,本次在陝西參加招生的文史類有597所院校,其中139所院校在該省遭遇“零投檔”;理工類640所院校中,“零投檔”院校多達181所。由於陝西省今年的高職(專科)批次填報實行平行志願模式,也就意味著這320所院校在該省沒有學生填報或是填報分數不足。
  這種現象不是單單出現在陝西,從公佈的投檔線情況來看,今年安徽省文理科累計有約120所高職專科院校線上零生源,貴州省今年同樣有近160所高職專科院校“零投檔”。而海南省理工類中約30所院校的投檔數為零;文史類中約50所院校的投記憶體檔數為零。
  記者註意到,在陝西遭遇“零投檔”的這些學校,在該省的招生計劃並不多,大多在10人隨身碟左右,主要來自河南、江西、山西、黑龍江、四川、山東等地的高職學校。
  據公開報道,2011年,山東省也曾出現“零投檔”的現象,當年不少高職學校投檔最低分已經降到180分左右,但投檔情況依舊不樂觀。當地某高職理科183分投檔,計劃招928人,最終只收到投檔98人;當地另一所學院理科186分投檔,計劃招1016人,最終只收到投檔99人;而與此同時,還有很多高職學校即使降低到180分也沒有一個考生報考,遭遇了“零投檔”。而2012年,專科第一次徵集志願結束後,仍然還有323所院校在山東省不幸遭遇“零投檔”,無人報考。
  “零投檔”主要出現在省外招生院校
  相關人士分析,高考人數的連續大幅下降,使得生源規模相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減少,由於社會對高職院校還存在一些偏見,考慮到畢業後的出路,許多分數在專科線左右的考生並不願就讀。部分高職高專辦學質量相對較差,也是被考生棄選的原因之一。此外,由於考生考分兩極分化情況比較嚴重,高分考生不考慮外省高職學校,低分考生達不到外省招錄院校的投檔要求,中間考分的考生多數傾向於選擇本省高職學校。綜合這些因素,造成了投檔人數與計劃招生人數相差較大。
  與外省同類高職學校相比,本省的考生和家長對本地高職學校的學校情況、專業方向、未來就業等方面都更加瞭解,所以更傾向於報考省內院校。
  來自西安的考生家長鄭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孩子從小到大都在西安,沒獨立生活過,如果在外地上學覺得不放心。還是選本地的學校好,離家近周末也可以回家。就算將來畢業了,也好找工作。”
  遼寧某職業學院校長告訴記者,由於陝西離遼寧太遠,加上現在高職學校也比較多,學生選擇的餘地也很大,所以出現這種局面也屬於正常情況。他表示,所在學院的生源90%以上也是來自本省,對於外省的學生,每年也只能招來100多個,學校的招生主要還是以本地為主,除了參加高考由該校錄取之外,也有相當一部分考生通過自主招生得以進入該校就讀。
  四川省教育廳針對該省專科報考情況分析指出,國家示範及骨幹高職學校生源普遍較好。這類學校受到考生廣泛關註,成為報考的熱門院校。地域優勢在招考中表現十分明顯,省內招生院校生源火爆,考生報考積極;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及經濟發達地區的院校生源普遍較好。而生源缺額的院校主要為一些社會知名度不高、位置偏遠以及新升格的院校,尤其是東北、西北地區的院校生源較差,缺檔較多,“零投檔”的院校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的招生院校。
  高職學校招生的“冰火兩重天”
  在遭遇“零投檔”的背後,卻是高職學校招生的“冰火兩重天”。記者註意到,即使在省外,骨幹校、示範校獲得更高的認同,除了極個別相距生源地十分偏遠的院校,大部分骨幹校和示範校都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招生計劃。
  在陝西省,比起“零投檔”院校遭受的冷遇,一些省內院校可謂受到熱捧。文史類有230所院校的最低分高出控制線50分,其中75所院校最低分達到或超過三本線,個別超過了二本分數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高職(專科)批次,有64所陝西省內院校參與文史類錄取,66所參與理工類錄取,執行計劃數分別為44178名和62196名,分別占該批次計劃數的89.1%和89.4%,即使一些院校的招生計劃達到3000多人,考生投檔數也基本完成了其招生計劃。
  在安徽省,今年文史類院校中有25 所分數線超過了三本批次線,而理科則有11所院校超過了三本批次線,最低投檔線文史類超過450分、理工類超過400分的院校數量更多。相比投檔線在200分以下的許多院校和120所“零投檔”的高職專科院校,其冷熱差別可見一斑。
  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今年在陝西文理科共投放了90個招生計劃,有74名考生成功投檔。該校負責招生的黃志祥老師介紹,在制訂分省招生計劃時,是按照四川向周邊省份遞減的,“畢竟家長送獨生子女到比較遠的地方還是有些顧慮”。
  他認為,學校吸引學生,主要依靠學校的教學質量、就業情況,能夠讓考生、家長口口相傳,但招生宣傳聯盟今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黃志祥所說的招生宣傳聯盟是由四川的國家級、省級的骨幹校、示範校自發組成的,旨在聯合招生。各優質院校整合資源,一起到市、縣、區中學,對專科分數段考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以聯盟的形式去招生,影響力增大了,公信力提升了。以往每所學校都去宣傳,會受到中學的反感,如今也被他們接受了。”黃志祥說。在該校今年錄取的學生中,有630名四川考生的成績達到了二本線,占到省內招生計劃數的16.80%。
  高校退出機制提上議程
  儘管如此,高職招生的總體情況仍然不容樂觀。一方面,生源減少是大趨勢。數據顯示,我國人口的增幅快速下降。2008年我國18歲人口為2621萬,而2013年這一數字只有1596多萬。2013年,初中一年級只招了1493萬人,也就意味著18歲人口3年以後就只有1400多萬人。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勞動市場、人才市場上,“學士、碩士滿街跑,技工技師難得找”的情況大量存在,但社會上漠視、輕視甚至歧視職業教育的風氣、制度性設計、政策性規定仍然給高職搭設了天花板。
  此外,中高職畢業生不能當公務員的規定、技術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一刀切、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空間方面制度設計的缺失給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蒙上了一層陰影。今年大三,正在實習的許姓高職生告訴記者:“專科出來有點不值錢,像現在一樣,我啥事情都做,農民工能幹的,都讓我們做!本科畢業出來,別人還是瞧得起一些,就算是三本都好些。”
  如今考生的選擇面更廣,不再滿足於“有學上”的層面。當不能選擇自己中意的學校時,他們往往會通過出國、復讀等方式,重新規劃路線。當目前職業教育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時,考生和家長“用腳投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學校不具備相應的師資和實力,你就不能抱怨學生和家長對你有所保留。”這是一所職業院校招生工作人員的肺腑之言。
  專科生源的缺乏和低報到率,使得一些學校難以維持正常的收支和教學。有專家指出,對於“零投檔”高校來說,與其占用著大量的國家資金、教育資源勉強維持,卻不能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服務和好的職業規劃,還不如將這些高校進行整合,或者退出。如何建立高校退出機制,應成為教育主管部門認真思考的問題。  (原標題:高職學校遭遇大面積“零投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12chdw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